保麗龍用於牆體的隱憂
921 大地震後,臺灣建築業界深刻認識到「減輕建築物重量」是降低地震傷害的關鍵,因此,輕質隔間牆逐漸成為市場主流。
然而,傳統輕質隔間雖能有效減輕建築重量,卻常伴隨 牆體紮實感不足、釘掛能力低及隔音效果不佳 的問題。不可否認,若不考慮建築重量,混凝土仍是消費者的首選材料,因其具備優異的結構穩定性與使用體驗。
約 20 年前,臺灣建築界為提升輕質隔間的紮實感,開始引進國外 「外牆隔熱用的保麗龍砂漿」,填充於室內隔間牆內。這雖能改善牆體敲擊時的實心感,但 隔音與吊掛性能依然無法滿足需求。當時,全球 人工輕質骨材 尚在發展初期,成本較高,而臺灣房價相對低廉,建商基於成本考量,選擇價格較低的保麗龍砂漿作為替代方案。
如今,人工輕質骨材技術已趨成熟,價格具競爭力,相較於保麗龍砂漿,每戶僅增加不到 2 萬元成本,卻能大幅提升隔間牆品質。 但由於消費者對 室內隔間牆品質關注度不高,建商也未受到市場與法規的要求,導致 保麗龍砂漿仍廣泛存在於臺灣建築市場。
面對建築安全與居住品質的提升需求,是時候重新審視隔間牆材料的選擇,讓更安全、耐用且環保的人工輕質骨材取代過時的保麗龍砂漿,為未來建築帶來更高標準的居住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