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是一個環境宜人、美麗多元的島嶼,但「潮濕」與「多地震」始終是無法忽視的兩大挑戰。台灣的建築物每年都得面臨梅雨季一結束,高溫隨即而來的考驗。而這段時間也正是屋頂防水最容易出問題的季節,更是防水工程的年度旺季。
漏水不僅造成壁癌,更會引發霉菌、室內濕氣重等問題,長遠而言不只損害建築結構,更影響居住者的健康。即使花費鉅資採用進口高級防水材料,實務上也難逃3~5年就要重新施作一次的命運。難怪台灣流傳一句話:「土水怕抓漏」,形容防水工程的難度與不確定性。
防水材料是指能夠防止水分滲透進入結構體內部、阻隔水氣與液態水滲入建築物中的一類建築材料。而防水材料不論是水性或者油性材料都是由化學成分構成,其中水性材料會因為長期在水中浸泡而導致水解,油性材料則沒有水解問題,但是礙於環保以及施工人員健康因素,全球的防水材料還是以水性材料為大宗。從基礎的材料學來看,紫外線對多數化學材料都具有破壞性,長期曝曬在太陽下會導致材料劣化、脆化、變色或性能喪失,而防水材也不例外。而溫度對化學材料的傷害主要來自於「高溫熱降解」與「低溫脆化」,這會導致材料出現明顯劣化。所以,只要我們的化學材料被放置在『紫外線』與『高溫』的環境中,就會縮短壽命。這與我們屋頂的防水材料是不是相同呢?
遮蔽紫外線與降低溫度,這是所有專家前輩的共識,但礙於成本因素通常會採用『耐候塗層』來取代實體的混凝土或水泥砂壓層。例如採用反射型塗料,來降低紫外線與紅外線的熱能傷害。但這些塗層本身也是化學材料,終究也會劣化。一旦塗層損壞,防水層就毫無保護。其實最佳的防水材料工法就是在防水層上方鋪設實體壓層,而『混凝土』或『水泥砂漿』,因其壽命與建築物相當,常被用於實體壓層的選擇。這壓層可以完全隔離紫外線,相當完美的保護了防水層。不過其缺點在於:重量過重影響樓板載重,尤其是老屋的樓板更是不堪負荷!再者,其熱傳導係數偏高,必須於其上方鋪設隔熱磚,以減少溫度對防水層的傷害。
永義昌公司所生產的矽質輕量骨材,與水泥及水拌合後的矽質輕量混凝土,是超越『混凝土』與『水泥砂』的最佳選擇。矽質輕量混凝土使用於屋頂防水隔熱壓層具有以下優勢:
1. 阻絕紫外線- 實體遮蔽,避免防水層老化
2. 阻絕熱能傳導- 不論是熱傳導、熱對流或熱輻射都可被完美阻絕
3. 降低樓板承重- 不到一般混凝土1/2,對於老屋的翻修更加安全
4. 認證完整- 取得綠建材認證,符合CNS14826規範
5. 永續低碳- 經過ISO14067碳足跡查驗,碳排放量遠低於水泥砂
防水不是一次性的投資,而是需要整體思維的系統性工程。從選擇對的材料開始,到合理設計壓層保護,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告別年年重工、事倍功半的防水困境。
www.forevere.com.tw 郵箱 sales@forevere.com.tw 電話 0933-894863 Line ID: 0933894863